有人從《莊子》的“雞菌不知晦朔”里,推測早在兩千多年前已開始食用雞縱菌了。田雯在《黔書》中寫道:“雞樅菌,秋七月生淺草中,初奮地則如笠,漸如蓋,移晷紛披如雞羽,故名雞,以其從土出,故名樅?!惫湃粟w翼曾說雞樅:“無骨乃有皮,無血乃有肉,鮮于錦雉膏,腴于錦雀腹”這個形容一點也不夸張。明代楊慎曾把雞樅菌比作仙境中的瓊汁玉液,其質地細膩,兼具脆、香、鮮、甜等風味特色,品嘗一次,終生難忘。
據傳,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愛吃云南的雞樅,每年都要由驛站飛騎傳遞迸京,熹宗只舍得分少許給寵妃和獨攬大權、稱為九干歲的太監魏忠賢,連正宮娘娘張皇后這樣的人都無福品嘗。
云南民間有個傳說,說有位農夫養了只老母雞,老母雞天天下蛋,維持著他貧困的生活。一天老母雞掉進了開水中燙死了,農夫舍不得吃它,把老母雞埋了,第二天埋老母雞的地方長出一種野生菌,農夫采來煮吃,其香味鮮味超過了雞湯,遂取名雞樅。
著名的散文家、美食家汪曾祺在《昆明的雨》里就寫到:“昆明菌子極多。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倍熬兄跏请u樅,味道鮮濃,無可方比?!彼稳莞砂途骸案砂途蔷?,但有陳年宣威火腿香味、寧波油浸糟白魚香味、蘇州風雞香味、南京鴨胗肝香味,且雜有松毛清香氣味。干巴菌晾干,加辣椒同腌,可以久藏,味與鮮時無異?!?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