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leq9f"><s id="leq9f"></s></nobr>
<listing id="leq9f"><source id="leq9f"></source></listing>

<button id="leq9f"><xmp id="leq9f">

<i id="leq9f"><nobr id="leq9f"><acronym id="leq9f"></acronym></nobr></i>

      <tt id="leq9f"><address id="leq9f"></address></tt>
      1. 您的位置: 首頁 > 專家 > 李玉
        李玉
        李玉
                  李玉,男,山東濟南人,1944年1月生,吉林農業大學菌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菌物研究所所長,俄羅斯農業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四屆、五屆成員,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兼資源收集與繁殖利用功能實驗室主任。

          查看文章

        名師簡介

                李玉,男,山東濟南人,1944年1月生,吉林農業大學菌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菌物研究所所長,俄羅斯農業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四屆、五屆成員,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兼資源收集與繁殖利用功能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真菌學及植物病理學研究,在菌類資源發掘、保育及其工程化和產業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先后發現并命名了十幾個粘菌新種,是世界上第一個為粘菌新種定名的中國人,也是我國第一個對粘菌屬、科、目級進行系統分類的學者。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物是大千世界的主宰,在蕓蕓眾生的生物界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菌物世界”。
                菌物,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蘑菇。黏菌是菌物的一種,是既像動物又像植物的生物,它的大量滋生會給人類造成危害,而當人類降服它之后,它又是極好的生物實驗材料,在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和細胞學的科研中,到處可見它的蹤影。黏菌學是菌物學下屬的學科,目前世界上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科學家不足百人。我國的研究人員更是寥若晨星。吉林農大原校長、博士生導師李玉教授,是這個研究領域的領軍者。

               上世紀70年代,年輕的李玉考取了我國黏菌學研究的始祖———吉林農大周宗璜教授的碩士研究生,步入了黏菌研究這個神秘的領域。當李玉得知,在世界已發現的5000多種黏菌中,竟沒有一個是由中國人命名的,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強烈震撼,從此他義無返顧地放棄了令無數學子羨慕的出國留學機會,將自己的生命與黏菌緊緊地“黏”在一起,長年累月,穿行于原始森林色彩斑斕之間,成為“菌物世界”的拓荒者。幾十年寒來暑往,從當時遷到白城的吉林農大那滿是黃沙的教室,一路風塵地走到吉林農大校長的崗位,運籌帷幄;又從校長的職位退隱,回歸到科研教學第一線;無論是在深山密林采集標本,還是日理萬機處理行政事務;無論是給學生傳道授業,還是在人大聽政議政的會堂,李玉始終沒有間斷科研事業。
               李玉不僅重視國內的菌物資源,而且和國外同行通力合作,對俄羅斯的菌物資源進行廣泛調查研究。2004年,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原始森林中,他和愛徒圖力古爾教授徜徉在“菌物世界”中,為眾多的發現欣喜若狂,忘記了自己身處凡塵,被毒蚊襲擊得體無完膚。他多年來搜集、保存的菌株和憑證標本1.2萬份。經過深入研究、鑒定與系統評價,報道菌類1000余種,其中新種45個,中國新記錄106個。
               目前李玉搜集的黏菌種數超過世界已知黏菌數的三分之二,國際菌物學權威雜志收錄了他命名的黏菌新種29個,他是第一個命名黏菌的中國人。李玉利用DNA標記,在基因水平方面研究了黏菌分類單元的親緣關系,揭示了黏菌和其他菌群的系統發育關系,奠定了真黏菌為異源多系類群的全新系統理論基礎,開創了我國黏菌分子學研究的新領域。他先后四次作為這一領域的研究代表,在國際菌物學術年會上作大會主題報告,使我國的黏菌研究始終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李玉時刻把科研成果與本省實際相結合,對我省菌類工程化和產業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菌類資源的系統研究不僅為菌類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豐富了菌物多樣性資料,而且為菌物保育和開發奠定了基礎。李玉和他的弟子們先后馴化選育了適宜東北地區氣候的白阿魏菇、雪茸、榆耳、姬松茸等珍稀蘑菇品種39個;還選育出黑木耳新品種“9603”、香菇“9101”等;采用營養缺陷標記,構建出金頂側耳基因連鎖圖譜,揭示高溫型菌株的遺傳規律,選育出高溫型金頂側耳新品種;采用細胞融合技術選育出平菇與金頂側耳融合子“農大4號”優良菌株。他的食用菌原生質體制備和遺傳轉化技術研究獲國家發明專利。上世紀90年代初,李玉提出了建立我省“食用菌高新技術園區”的構想和實踐方案,并在省政府的支持下付諸實施,建立了食用菌高新技術園,形成了菌類工程化和產業化新模式。

                 目前,這個園區已廣泛輻射帶動了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生態菌業,成為具有北方特色的科技園區,成為全省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藏中心、試驗示范中心、技術推廣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F在,汪清黑木耳生產基地、蛟河靈芝生產基地和榆樹雙菇生產基地等各具特色的21個食用菌產業化示范基地,被命名為國家星火示范基地。
                 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李玉教授完整地發展了“生態菌業”理論體系,其應用研究成果成功地推動了我國的生態菌業的健康發展。
                 李玉,這個生物“第三世界”的拓荒者,如今已是碩果累累,桃李滿天下。他先后培養了菌物學各門類碩士研究生28名、博士生24名、博士后18名;作為菌類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他創辦了《菌物研究》雜志,建立了食用菌專業及相關的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各類科研課題30余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30余部。
                李玉教授連續獲得我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連續當選我省第八、九、十屆人大代表。今年2月15日,李玉被俄羅斯國家農業科學院聘為該院的外籍院士。

        推薦專家

        • 魏江春

          魏江春院士,男,漢族,…
        • 李玉

          李玉,男,山東濟南人,…
        • 趙永昌

          專家姓名: 趙永昌 所在…
        • 袁唯

          袁唯,男,56歲,教授,…
        • 林志彬

          林志彬,1937年出生,教…
        • 韓省華

          1、人物簡介韓省華,陜…
        • 梁枝榮

          山西省定襄縣人,1949年…
        • 姚淑先

          銀耳專家姚淑先。男,漢…
        • 卯曉嵐

          卯曉嵐:(公元1939~今…
        • 盧鳳忠

          盧鳳忠,高級農藝師,食…

        云南省網絡警察報警平臺 云南省網絡警
        察報警平臺

        云南省場監督管理局企業主體身份公示 工商網監
        電子標識

        国产精品系列专区
        <nobr id="leq9f"><s id="leq9f"></s></nobr>
        <listing id="leq9f"><source id="leq9f"></source></listing>

        <button id="leq9f"><xmp id="leq9f">

        <i id="leq9f"><nobr id="leq9f"><acronym id="leq9f"></acronym></nobr></i>

            <tt id="leq9f"><address id="leq9f"></addres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