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草菇
拉丁名: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Fr.) Sing.
可食用:
是
可訓化培養:
是
可藥用:
是
⑴菌絲體
菌絲無色透明,細胞長度不一,46~400 μm,平均217 μm,寬6~18 μm,平均10 μm,被隔膜分隔為多細胞菌絲,不斷分枝蔓延,互相交織形成疏松網狀菌絲體。細胞壁厚薄不一,含有多個核,無孢臍,貯藏許多養分,呈休眠狀態,可抵抗干旱、低溫等不良環境,待到適宜條件下,在細胞壁較薄的地方突起,形成芽管,由此產生的菌絲可發育成正常子實體。、
⑵子實體
由菌蓋、菌柄、菌褶、外膜、菌托等構成。外膜:又稱包被、腳包,頂部灰黑色或灰白色,往下漸淡,基部白色,未成熟子實體被包裹其間,隨著子實體增大,外膜遺留在菌柄基部而成菌托。菌柄:中生,頂部和菌蓋相接,基部與菌托相連,圓柱形,直徑0.8~1.5 cm,長3~8 cm,充分伸長時可達8 cm以上。菌蓋:著生在菌柄之上,張開前鐘形,展開后傘形,最后呈碟狀,直徑5~12 cm,大者達21 cm;鼠灰色,中央色較深,四周漸淺,具有放射狀暗色纖毛,有時具有凸起三角形鱗片。菌褶:位于菌蓋腹面,由280~450個長短不一的片狀菌褶相間地呈輻射狀排列,與菌柄離生,每片菌褶由3層組織構成,最內層是菌髓,為松軟斜生細胞,其間有相當大的胞隙;中間層是子實基層,菌絲細胞密集面膨脹;外層是子實層,由菌絲尖端細胞形成狹長側絲,或膨大而成棒形擔孢子及隔胞。子實體未充分成熟時,菌褶白色,成熟過程中漸漸變為粉紅色,最后呈深褐色。擔孢子:卵形,長7~9 μm,寬5~6 μm,最外層為外壁,內層為周壁,與擔子梗相連處為孢臍,是擔孢子萌芽時吸收水分的孔點。初期顏色透明淡黃色,最后為紅褐色。一個直徑5~11 cm的菌傘可散落5億~48億個孢子。
⑶生長發育
① 生長發育過程:擔孢子成熟散落,在適宜環境下吸水萌發,突破孢臍長出芽管,多數伸長幾微米或幾十微米,少數1.9 μm后便產生分枝,擔孢子內含物進入芽 ,最后剩下1個空孢子。細胞核在管內進行分裂。孢子萌發后36 h左右芽管產生隔膜形成初生菌絲,但很快便發育為次生菌絲,并不斷分枝蔓延,交織成網狀體。播種后,形成次生菌絲體,后形成子實體原基,最后形成子實體。
② 子實體發育的時期:子實體發育可分為針頭期、鈕期、卵形期、伸長期、成熟期。針頭期:部分次生菌絲體進一步分化為短片狀,紐結成團,形成針頭般的白色或灰白色子實體原基,尚未具有菌柄、菌蓋等外部形態。鈕期:專門化菌絲組織繼續分化發育形成子實體各個部分,由針頭期至鈕期為時3~4 d。卵形期:各部分組織迅速生長,外膜開始變薄,子實體頂部由鈍而漸尖,呈卵形,從鈕期進入卵形期時間1~2 d,是商品采收適期。伸長期(破膜):菌柄、菌蓋等繼續伸長和增大,把外膜頂破,開始外露于空間,菌膜遺留在菌柄基部成為菌托。成熟期:菌蓋、菌柄充分增大,完全裸露于空間,菌蓋漸漸展開呈傘狀,后平展為碟狀,菌褶由白色轉為粉紅, 最后呈深褐色,擔孢子成熟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