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繡球菌
拉丁名:Sparassia crispa (Wulf.) Fr.
可食用:
是
可抗癌:
是
產地分布:黑龍江省,吉林省,四川省
子實體中等至大形,肉質,由一個粗壯的柄上發出許多分枝,枝端形成無數曲折的瓣片,形似巨大的繡球,直徑10-40cm,白色至污白或污黃色。瓣片似銀杏葉狀或扇形,薄而邊緣彎曲不平,干后色深,質硬而脆。子實層生瓣片上。孢子無色,光滑,卵圓形至球形,4-5μm×4-4.6μm。生態特性: 夏秋季在云杉、冷杉或松林及混交林中分散生長,柄基部似根狀并與樹根相連。
分布地區:它主要分布在國內的吉林省安圖、撫松、敦化、靖宇、長白等林區。黑龍江省的帶嶺、伊春、五營林區和云南省麗江、中甸等林區,以及國外的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但是資源蘊藏量比較稀少。
經濟用途:此菌可食用,味道較好。還可利用菌絲體進行深層發酵培養。其培養物對小白鼠肉瘤180有抵抗作用。另外產生對某些真菌有抵抗作用的繡球菌素(sparassol)?;ǘC球菌主要用于防癌、抗癌的作用。
繡球菌從菌袋接種發菌培養,到野外出菇,一般需要90-110天。其中原基形成到子實體成熟,一般需要10-15天。成熟標志:片狀伸展富有彈性,花疏松,無硬芯。采收時用利刀朝著蒂基割下,防止割破,損壞朵形。采后置于陽光下暴曬或于脫水機內烘干,成品塑料袋包裝,袋口扎牢防潮。